从平面二维空间来看,“时”时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左边是个“日”字,表示“时”字与太阳有关系,右边是一个“寸”字,表示与一定的方法或者与制度有关系。二者合起来会意,表示太阳从升起到落下去所用的时长。
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记载,“时”是一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一个“止”字,这里的“止”起初意为“脚趾”之“趾”,后来被假借为静止不动的“止”。所以古人在“止”的左边加了一个“足”字,是为“趾”。表示“趾”字与人体的脚部有关。但在古文字字形里面,“止”还是表示脚趾的“趾”。
下面是个“日”表示与太阳有关。二者合起来会意,表示太阳从东方升起之后到太阳西落运行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古代没有像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具有精确的计时工具。
古人认为太阳的影子就是太阳的脚步,所以就创造了一个“时”字。根据太阳在地面上投射的影子轨迹的长短判断时间的早晚。这个就是后来称之为“日晷”的计时工具。
古人感到时间匆匆流逝,认识到时间对于人的价值,要珍惜时间。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个“寸”字。后来经过隶书的歷变,变成了现在的字形。
三国时期,北魏丞相曹操曾写诗《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说的就是人生短暂,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
屈原在其著作《离骚》中写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间不为任何人而停留,春天与秋天是时间的变化,寒暑的交替。提醒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后来的人说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是说时间的珍贵,一定要抓住有限的光阴,学习更多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
春秋时期的孔夫子在《论语》中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流滚滚向前,就像那时间一样,不为任何人而停留。劝勉其学生珍惜时间,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