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二、字词的学习
1.柏是多音字:bo(二声)柏林
bai(三声)柏树
bo(四声)黄柏
2.近义词
缓慢——迟缓,健壮——强壮,沉思——深思,奇特——独特,寂静——安静,指手画脚——发号施令。
3.反义词
虚弱——强健,可怜——幸福,寂静——热闹,不假思索——深思熟虑,指手画脚——谨言慎行。
4.词语解释
指手画脚:说话时手脚做出各种动作,多形容说话放肆、随便或神气活现的样子。也表示说话时用手脚示意,引申为乱加批评、指点或瞎指挥。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言行非常敏捷。
痴笑:讥笑。
三、课文结构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字,构思极为精巧,全文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选取了战争后方一个生活场景,却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了在一节车厢里,一位后备役老兵的妻子神智不清的数着“一、二、三”,两个小姑娘嘲笑老夫人的举动,被一个老头制止。
第二部分(2、3自然段):写了当两个小姑娘再次嘲笑老妇人时,老兵开口讲述了真正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了车厢里的人听了老兵的话后一片寂静。
四、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一位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被两个小姑娘嗤笑,后备役老兵说出实情后,车厢内一片寂静。
五、中心思想
本文选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写了火车上的一幕——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被两个小姑娘嗤笑,后备役老兵说出实情后车厢内一片安静,文章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六、表达手法
想要了解小说的表达手法,要先感知人物的形象,了解情节的设置。
单从这篇微型小说的人物刻画上来说,同学们先要了解哪些是主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这些人物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抓好主次关系,我们就能加以分析,首先我们来课文中去看一看老兵和老妇人的外貌和神态描写:“头发灰白、身体虚弱而多病、独自沉思”,这些词语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年老体弱,体会人物的可怜。
然后我们再联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他们的悲剧形象,就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在战争中都已死去,老妇人已经变得神志不清,老兵已经头发灰白,那么,头发灰白,年纪也不小了,他为什么还要上前线呢?他能不去吗?
当然不能!你看文中:“整个一节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证明这些健壮的男子都已经上战场打仗去了。
通过语言文字,让我们感悟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老兵一家只是其中一个。
那么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就能感受到这篇小说构思巧妙,作者是对残酷战争进行控诉,更能体会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七、解决课文重点问题
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老兵的这句话“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引起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深深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可怕灾难。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让人出乎意料。这种写法含蓄深刻、发人深思,给读者深深的震撼——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平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啊!
八、关注标题,品味主旨
这篇小说叙述了一列驶向柏林的列车上的事情,而课文的题目《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去寻找文章的创作背景,其实读小说就是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还要去了解小说创造的背景。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小说中的人物,走进小说所显示的世界中去。
好了,关于《在柏林》这篇微型小说,大家还有哪些疑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