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王驾的诗有哪些(王驾五首名诗赏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09:18:38    

导语:851年,王驾出生于河中(今山西永济),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

890年,王驾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

891年,王驾的妻子陈玉兰为他制衣,并寄诗一首,表达了她对丈夫在边关的思念。

892年,王驾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等友善,诗风亦相近。司空图赞扬他的五言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不详,王驾去世,有《王驾诗集》六卷,已佚。

01《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这首诗选取了简单平常的景物,描绘了雨过天晴后花园的衰败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全诗语句生动有趣,情感表达淋漓尽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这两句是对比,用雨前雨后的变化来写花的凋谢。

雨前,花儿刚刚开放,花间露出嫩蕊,显得娇艳可爱;雨后,花儿全被雨水打落,连叶子中间也不见一朵花,显得凄凉萧索。这样的对比,既写出了花的生命力的脆弱,也写出了诗人赏花不成的遗憾和惋惜。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两句是转折,用蜂蝶的行动来写诗人的心情。蜂蝶是喜欢鲜花的小动物,它们来到花园却发现没有花可采,于是纷纷飞过墙去,寻找别处的春色。

诗人看到这一幕,不禁怀疑春色是否已经转移到邻家去了。这样既写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渴望和追寻,也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流逝和无奈。

02《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描写了春社时节,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的欢乐景象。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这两句从村居风光写起,展现了一幅富庶、兴旺的农村画面。鹅湖山是江西省铅山县的一个地名,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稻粱肥表示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

豚栅鸡栖半掩扉描写了村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的情景,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这些细节都反映了农民们的生活富足和安逸。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两句写了社日的欢乐气氛和祭祀活动。桑柘影斜暗示了天色已晚,春社结束。

桑柘是江南农村常见的树木,也是蚕桑业的重要资源。桑柘影斜不仅写出了时令和地域特色,还为下文扶得醉人归作了铺垫。春社散后,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去,表现了农民们的欢乐和满足。

扶得醉人归是诗中的精彩之处,用了极为生动的动作描写,把社日的热闹欢快表现得淋漓尽致。

《社日》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从侧面反映出了社日的意义和氛围。诗人用巧妙的角度和流畅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江南农村风俗画。

03《夏雨》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

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夏雨》描写了夏日一场及时雨的美好效果,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丰收的期待。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这两句点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主旨,即赞美夏雨的功德。

诗人用“非惟”和“且”两个连词,表达了夏雨不仅仅能消除干旱和酷暑,而且还能救济苦难的百姓,体现了诗人的深切关怀和高尚情操。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这两句描写了夏雨后的景象,用“如”和“似”两个比喻词,形象地表现了雨后天地间的湿润和清爽,以及园林中的繁茂和生机。

诗人用“蒸湿”一词,既表达了雨水的充沛,又暗示了农作物的成熟。诗人用“却春”一词,既赞美了雨后花草树木的青翠和艳丽,又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这两句从室内的角度,反映了夏雨带来的舒适和清净。

诗人用“洗风”一词,形容雨后的风清爽而不闷热。

诗人用“清枕簟”一词,表示雨后的枕头和席子凉快而不粘腻。

诗人用“换夜”一词,暗示雨后的夜晚与平常不同,有一种新鲜和宁静的感觉。

诗人用“失埃尘”一词,说明雨后的空气清新而不浑浊。

这四个词都是动宾结构,富有动感和力度,突出了夏雨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这两句切换到田间,展现了夏雨引发的欢乐和希望。

诗人用“又”一字,连接上下文,表示除了前面所述的好处外,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诗人用“作丰年望”一词,表达了夏雨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预期和信心。

诗人用“田夫笑向人”一词,描绘了农民在雨后看到庄稼茁壮成长时的喜悦和自豪。

《夏雨》这首诗以夏日一场及时雨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们心情的描写,抒发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情感。

04《永和县上已》

记得兰亭祓禊辰,今朝兼是永和春。

一觞一咏无诗侣,病倚山窗忆故人。

记得兰亭祓禊辰,今朝兼是永和春。这两句是借用历史典故,表达诗人的怀旧之情。兰亭祓禊是指东晋时王羲之等四十二位文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的一次雅集,王羲之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永和春是指唐代永和九年(353年)的春天,也是王羲之等人在兰亭的那一年。永和县是唐代山西省的一个县,也是王驾的故乡。

诗人在永和县上已(即三月初三)这一天,想起了王羲之等人在同一天举行的兰亭祓禊,感慨时光流逝,友人散去。

一觞一咏无诗侣,病倚山窗忆故人。这两句是描写诗人的孤寂无助,表达诗人的哀怨之情。一觞一咏是指王羲之等人在兰亭祓禊时的游戏规则,即每人饮一杯酒后吟一首诗。

诗人没有像王羲之那样有诗友相伴,只能独自饮酒吟诗。病倚山窗是指诗人身患重病,只能靠在山边的窗户上。忆故人是指诗人怀念故友,也暗含对自己生命的不舍。

05《过故友居》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

乱来儿侄皆分散,惆怅僧房认得书。

这是一首写作者探访故友旧居的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这两句写作者到达故友旧居的时间和场景,用邻笛寒吹和日落初来渲染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突出作者的孤寂寂寞之情。

旧居今已别人居,一语道出了故友已经去世或迁徙的事实,也反映了作者的惊异失落之感。

乱来儿侄皆分散,惆怅僧房认得书。这两句写作者进入旧居后的所见所感,用乱来儿侄皆分散来说明故友家族因为战乱而四散无踪,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惆怅僧房认得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因为只有僧房里还留有故友的书籍,是他们过去交流学问的见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作者对自己的悲哀之情,因为他只能在僧房里寻找一些慰藉,而无法与故友再相见。

总结:王驾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构思巧妙,语言自然流畅,用典恰当,善于运用倒叙、反问、拟人等手法,增加诗歌的趣味和韵味。

王驾的诗风与郑谷、司空图等友人相近,都属于晚唐五代的清新派,注重写实和情趣,追求清新雅致的风格。他的诗以绝句为主,其中《社日》和《雨晴》两首最为著名,被收入《唐诗三百首》。

相关文章